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交流 -> 正文

黄祥麟老师应邀赴泰国海洋与海岸资源研究中心开展“大型海洋动物考察方法及数据分析解读”培训

作者:吴海萍、Patcharaporn Yaowasooth  编辑:罗孟、付莉莉  来源:海洋学院   发布日期:2025-11-12  点击量:

11月1日至6日,依托 “蓝色伙伴关系行动”——大型海洋动物的科学保护项目支持,我院黄祥麟老师应邀赴泰国海洋与海岸资源研究中心,开展了为期6天的“大型海洋动物考察方法及数据分析解读”培训。来自泰国多家研究机构的24名一线科研与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学习。

“蓝色伙伴关系行动”是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联合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公益力量共同发起的项目,旨在积极响应海洋保护倡议,重点资助中国—东盟区域具有示范意义的“小而美”型海洋保护项目与公益活动。

本次培训聚焦中华白海豚与布氏鲸这两种在中泰近岸海域均有分布的鲸类动物以及儒艮、伊海豚、鲸鲨等大型海洋动物。内容涵盖野外考察的基础理论、科学考察路线规划、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及海上实操等核心环节。黄祥麟老师结合多年科研与实践积累,以生动清晰的语言,系统讲授了种群动态监测、分布范围与核心栖息地识别、栖息地评估等理论及典型案例,并指导学员针对泰国不同海域的地理与生态特征,设计具备可操作性的考察方案。在实践环节,参训人员共同完成了海上考察路线规划、记录表格设计、个体识别拍照与环境数据采集等工作,并运用实地获取的一手数据进行了现场处理与生态学解读,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数据到认知”的全流程沉浸式教学。整体培训效果显著,获得了全体学员的高度认可。

中华白海豚与布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开展宏观海洋保护规划的重要指示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与文化价值。近年来,中泰两国围绕上述鲸类研究已开展包括照相识别、纪录片联合拍摄及学术研讨等多样化交流,并在国际期刊上合作发表科学论文。本次培训在延续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方法标准化、数据共享机制等务实内容,推动双方在鲸类保护科研层面构建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

此次培训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深入交流,更是我院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积极参与区域海洋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


理论课环节(Patcharaporn Yaowasooth 摄)

海上实操环节Patcharaporn Yaowasooth 摄

合影Patcharaporn Yaowasooth 摄